湖北日报:“置顶”科技创新 助力地方发展-武汉轻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
科研管理系统登录
用户名:
密  码:
验证码:
科研账号
  • 武汉轻工大学纳税人识别号:124200004416255673

  • 学校名称:武汉轻工大学

  • 开户名:武汉轻工大学

  • 账号:17017501049200007

  • 行号:879262

  • 开户银行(全称):中国农业银行常青花园支行

  • 学校组织机构代码:44162556-7

 

友情链接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科研动态 >> 正文

湖北日报:“置顶”科技创新 助力地方发展

发布日期:2016年11月13日 08:30浏览次数:

    

 

湖北日报讯 肖波
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“科技三会”上指出:“新时期、新形势、新任务,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、新设计、新战略。”作为省属地方高校,应在实施科技创新、服务地方经济中起身力行,展示作为。

找准定位,科学准确嵌入我省经济发展版图

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。省属高校要从服务社会的属性出发,结合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与布局,重点建立与发展诸如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能源化工、现代农业、建筑环保、轻工纺织等学科和专业,形成一大批有影响的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链群;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,加强学科专业建设,努力提高专业建设与本省产业需求之间的适配度。

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动能。与部属高校更多对应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不同,省属高校重心更低,对应服务更多的是与省域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产业。对此,我们这些学校要发挥“匹配地方经济特色最明显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最紧密”的鲜明办学特色,紧盯本省传统支柱产业领域,以自身科技力量加快推进其改造升级,提升产业技术水平,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。例如我省是粮食大省、农业大省、农产品加工大省。当前,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正面临着企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能力不高,导致行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境况,隐忧明显。而这些正是高校科技创新所必须面对的机遇。对此,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引擎作用,以科技成果与服务助推本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。

围绕“双创”需求,开展创新创业教育,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。省属高校应着眼于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和本省建设创新强省对人才的需求,坚持将大学生创新实践与创业教育相结合,改革教学与学籍管理制度,实行弹性学制、创业实践换学分制度、建设“创业学院”等,搭建平台、建立机制、营造氛围,锻炼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,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,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人才。

以用立业,积极导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

一是更加重视应用研究。省属高校有条件的不排斥搞一点基础研究,但毫无疑问更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。面向我省经济建设主战场,市场需求第一线,主动投入到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之中,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、迈向中高端上有所作为;在为企业创新创业服务,促进企业发展上有所作为。省属高校应参与到本省的产业创新链之中,对源于地方生产或市场上的重大、紧迫需求,及时开展研究、给予回应,拿出能解决一线问题的新产品、新方法、新技术,使科技成果及时“落地”,产生应有的实际价值。

二是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。科技创新的最终检验,不是科研论文、技术报告、实验样品,而是市场产品、技术实力、产业实力。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、应用,省属高校要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促进区域创新的“倍增器”,大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: 包括搭建平台,可专门成立“科技成果转化处”,配备专职科技转化干部,牵手学校科技成果与地方需求;包括疏通链路,设立学校科技转移服务中心,对接企业技术需求,孵化教师创新成果在省内率先转化。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通道;包括培养技术经纪人,以专业眼光审视校方科技成果价值、评估市场需求、联络风险投资等各种因素,有效降低技术转移风险,提高技术转移成效。由此建立多元互动、立体无缝的科技转化服务网络,使越来越多的高校科技成果实现转化、走向市场。

三是以科技创新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省属高校要以科技创新带动要素创新,不断提高产业链上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。譬如我省钢铁、水泥,以及部分农产品等存在一定过剩产能,但与此同时高端钢材、优质农产品却需要大量进口。因此,省属高校须紧紧围绕国家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战略,发挥学校科技创新引擎作用,将自身创新成果传导到生产一线,加大供给侧的创新资源供给,助力众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、管理创新,以高新技术、精深加工生产出更多更好高品质、多元化、个性化产品,缓解中高端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,并形成新供给,释放新需求,激发我省经济发展“新动能”。

(作者系武汉轻工大学党委书记)